1975年,为了加强武汉军区的领导结构,特设了四位政委,分别为王平、吴烈、刘建勋和赵辛初等人。王平是一位实干派人物,刚刚由炮兵政委的位置调任而来,而吴烈则是从第二炮兵部队调任过来的。同时,刘建勋和赵辛初也身兼重任,作为河南省和湖北省的第一书记,他们在战时的背景下兼任军区政委,尽管并不直接负责军区的具体事务。在这一政委的排名中,王平被设定为第一政委,主要负责整体军区的工作,而吴烈则专注于干部相关的管理工作。
王平自上任以来显示出了强烈的实干精神,1970年代中期特殊的历史背景让他曾延误了近8年之久,直到1975年他重新回到了前线岗位,不久后被调至炮兵司令部。这一职务的转变使他有了便于整顿和改革的绝佳机会,他果断实施了一系列干部政策,要求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,很多原本被诟病的干部重新被赋予职务,逐渐回到工作岗位。通过这种方式,王平赢得了不少干部和士兵的拥护与支持。然而,仅仅经过四个月的积极努力,他便被重新调任至武汉军区。
武汉军区的干部体系包括了三个军、两个省军区以及一所步兵学校,这些单位中还涵盖了炮兵、工程兵等多个军级单位,还有两个独立师、四个特种部队等,军区的空军也在其中。王平开始了对部队的深入调查与研究,既要传达上级的指示,又要整顿部队。在他刚上任之时,上级特别强调了要求他专注于掌握和提升部队的建设,落实整顿措施,改善士兵的管理和纪律。
展开剩余56%尽管王平在上任伊始便表示他不会过多插手地方事务,然而在某些具体事务上,他仍会提出建议。例如,在河南省举办的一次军事演习上,各大军区的领导都到场参观,大家都期望能欣赏豫剧。作为省一级领导和武汉军区的政委,刘建勋自然也到场,王平则抓住这个机会,向刘建勋提出希望能够邀请豫剧大师常香玉进行演出。尽管刘建勋回应时显得有些为难,但在众多领导面前,他也不好直接拒绝。
提及常香玉,其实她在当时是豫剧界的领军人物,尽管因特殊当时的社会背景而处于边缘状态,王平对她颇具期待。王平曾多次找刘建勋提及希望能让常香玉重登舞台,然而因当时“两派”的争执,刘建勋作为领导者基于复杂的现状,始终无法做出安排,而选择将此事搁置。
如今,当大军区的领导纷纷来到河南,想亲自听听豫剧的魅力时,王平作为军区第一政委虽然只是提出建议,毕竟这是地方工作的范畴,自己不宜插手太深,但在这种特殊情况下,他还是希望这个提议能够成真。从某种程度上说,是否能让常香玉演出完全在于刘书记的决策,或许正是出于领导们的期待,最终常香玉得以在舞台上演出一场。
王平回忆到,在常香玉得知能够重新上台表演是他多次提议后,她无比感激。等待调任至北京的同时,每当召开会议,常香玉都会特意前来拜访他。这种情感的互动,王平能够深切理解,因为他过去也曾经历过类似的时期,1972年便因政治原因离开领导岗位,直到1975年才重获工作机会,等待的时间超过了两年,受到的限制与打击令他倍感无奈。终于在1975年4月,他得以重新踏入一线工作,成为他政治生涯中的一个转折点。
发布于:天津市星速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